一是服务前移,缩短办事距离。县医保局将异地就医备案功能下沉到各乡镇,各乡镇有异地就医备案需要的人员在本乡镇即可完成备案工作,享受便捷的医保服务。
二是材料简化,满足群众异地就医需求。县医保局简化转外备案材料,参保人员仅需提供病历资料,即可到所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转外备案,实现在异地直接联网结算。
三是建立周边医院直接备案通道。因我县参保人员就医习惯,每年去淮安一院、二院和妇幼保健院就医的人员较多,为解决他们的直接结算需求,县医保局与周边医院建立备案工作群,参保人员在医院直接结算就医费用。
四是转诊医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县医保局要求各有转诊资质的医院进一步筛查各医院“负面清单”,扩大清单范围,医院医技条件不能满足参保人员治疗需要的,必须办理转诊转院手续。要求各医院醒目位置将“负面清单”公布上墙,并且将县医保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公布在“负面清单”上,接受群众监督。
五是推行不见面服务。县医保局全面推行非接触经办模式,利用“宿迁医保”微信公众号,参保人员将相关备案材料拍照上传,工作人员于1个工作日内审核备案。
六是强化异地就医宣传。县医保局印制各类宣传品,发放到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同时要求各乡镇强化异地就医宣传咨询。
1、异地就医人员须凭社会保障卡到参保统筹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异地就医登记、审批和备案手续。2、审批备案后,异地就医人员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实行定点医疗3、异地就医人员应持参保统筹地区发放的社会保障卡在所选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医,发生的诊疗费用一律按参保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政策直接进行联网刷卡结算。
一、医保异地就医如何报销?
1、县级医院以上的转诊证明。拿一个小城镇的医保来说,如果要去异地就医,先要到县级及以上的医院,一般镇上都会有县级的医院,让医生开一个转诊证明;
2、到医院社保窗口盖章。医院的社保窗口一般会设在收费口,拿着转诊证明去窗口,由医院社保工作人员盖章证明;随后,到当地的社保所作个外出治疗的登记;
3、就可以在外地的指定医院住院治疗,只需要将医院提供的发票、医疗本、还有社保卡、户口本等到县级的社保局去,就能够报销相应的医疗费用。
二、异地医保报销条件是什么?
1、按照规定参加医疗保险;
2、属于医疗保险待遇享受期;
3、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例如按照规定办理异地转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等等。
三、异地医保报销资料有哪些?
1、社会保障卡;
2、有效身份证,例如身份证;
3、医疗费用原始凭证;
4、费用汇总明细清单;
5、其它所需资料。
四、医疗保险的特点是什么?
具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特点,缴费以低水平的绝大多数单位和个人能承受的费用为准,广泛覆盖城镇所有单位和职工,不同性质单位的职工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参保人员完成缴费年限后可以终身享受。其次基本医疗保险具有“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特点;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为原则。
按统一标准享受待遇。同样的准入条件,收费标准相同,享受的待遇也相同,不存在高低差别。员工门诊费用可从个人账户中扣除,扣完以后由员工自行付费。员工住院费用按比例报销:1万元费用三级医院报销86%;1万至2万元费用三级医院报销88%;2万至4万元费用三级医院报销92%。如果员工连续几年不生病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累计滚存。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社保制度的不断改革,异地医保政策逐渐放开。个人因为生病在异地就医的时候,可以到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或者到定点医院买药,凭借发票等资料回到本地社保部门进行报销。个人进行医药费报销的时候记着带上医保卡和医疗费用原始凭证等。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医保异地就医如何办理的相关知识。
异地就医手续如何办理流程如下:
1,参保人单位证明
2,医疗保险卡正、反面复印件;
3,出院或诊断证明,异地安置人员感到就医待遇不平等;
4,医疗费用开支明细清单;
5,医疗费用开支明细清单;
6,医疗费用发票。
1.参保人办理异地就医确认手续后,方可在经认定的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其个人医疗帐户金额可凭医保卡的任一营业网点支取,用于支会门诊一般疾病费用及在药店购药配药的费用。参保人员患病住院(含门诊特定项目治疗)可到已认定的当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住院和门诊特定项目治疗,所产生的问题表面上是就医结算不及时。三是长期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的医疗。包括退休后户口从工作地迁移到安置地的人员,属门诊特定项目的医疗费用需附经市医保中心审批的《门特申请单》复印件(急诊留观除外),实质是安置地的医疗待遇往往要好于参保地、学习、探亲期间患急病时,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自出院之日起1个月内,也包括托靠子女无户口迁移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