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费用怎么报销
病人到协议医疗机构急诊就医,不满足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以上情况简称“急诊留观”。
“急诊留观后”有两种情形:
一是好转了,无需住院治疗,按照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大额医疗费用报销标准报销(走门诊6500元额度);
二是需住院治疗或“急诊留观”期间死亡的,在转住院或死亡前7天内连续不间断急诊留观发生的费用,可以申请按照住院比例报销。其中,已经按门诊刷卡结算的由社保经办部门按住院比例调整支付并恢复门诊额度;未刷卡垫付的由经办部门按住院比例报销。
一. 急诊留观报销流程
急诊留观未能住院的患者,连续留观时间超过24小时的结束留观后,携带急诊病历、医保卡、化验及检查报告单,病人填写“青大附院医保费用报销审核表”。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审核联网结算,结算完成后,窗口工作人员打印单据。上交报销材料5个工作日后,患者报销款将汇到患者医保卡银联账户,如医保卡银联账户未开通,报销款将汇到患者其它银联卡或家属银联卡。
二. 急诊转住院报销流程
参保患者由急诊留观直接转为住院治疗的,可与本次住院费用合并结算。病人出院结算前需携带出院记录、急诊病历至医保窗口,由工作人员审核无误后转入住院费用中一起报销。病人签收急诊费用转账结算单后,急诊费用全额退入病人医卡通、医保卡预交金账户(急诊付款方式为微信、支付宝的实时退回原账户),同时此急诊费用已合并至住院费用中。病人出院结算后可去收款处退预交金账户余额。
三.门诊工伤报销流程
凡持“工伤认定书”,初次来我院办理门、急诊报销的病人,需进行工伤定点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报销;如首次在其他医院报销工伤费用的病人,后要求工伤定点在我院需经医保局工伤处同意审批后方可报销,否则无法报销。工伤报销时需携带工伤认定决定书、医保卡、医卡通、病历、检验检查报告单。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审核联网结算,结算完成后,窗口工作人员打印单据。上交报销材料5个工作日后,患者报销款将汇到患者医保卡银联账户,如医保卡银联账户未开通,报销款将汇到患者其它银联卡或家属银联卡(携带家属银联卡和持卡人身份证)。
四.门诊生育报销流程
1.自2022年1月1日起凡享受生育保险的产妇,办理生育出院时,妊娠期检查费随分娩医疗费一并报销。定额每人补助1600元。
2.凡享受生育保险的职工,门诊流产或取环、放环手术后,需携带病历、医保卡、医卡通、结婚证到医保窗口办理报销。流产报销金额最高为550元,取环、放环报销金额最高为150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经市或区医保经办机构登记备案的急诊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1、医保卡直接报销:如果我能就医时携带了医保卡,使用医保卡办理挂号就诊等,可以与医保系统直接进行绑定,医院在核算缴纳费用时,可以医保实时结算,我们只需支付扣除后的对应费用。
2、线下报销:如果就诊时未携带社保卡,那么就只能在就诊后进行线下报销,一般线下保险,用户携带好医院的缴费发票、就诊清单、病历、医嘱证明等材料,前往当地社保中心,按照要求填写资料并进行提交,待审核通过后,报销金额就会自动发放到医保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和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并有权监督自己的缴费。
第二十六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限,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期限的,可以向国家规定的期限缴纳费用。
第二十八条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条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应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1、带患者身份证、两张一寸彩色照片、新农合医疗证到县合管办办理转诊备案手续。
2、携带患者身份证、新农合医疗证和转诊备案手续到转诊医院就医,办理新农合住院手续。
3、出院后,凭患者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新农合医疗证、病历复印件、住院结算单(有的是发票形式的)、住院费用清单、转诊备案手续到合管办报销。
1、限于本地医疗水平的限制,一部分重病人和经本地定点医疗机构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人转外就医。
2、一部分人员在本地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平常在外地工作,生病时在工作所在地就医。
3、部分职工退休后,怀念故土回家乡养老,在家乡当地医院就医。
4、一些企业在外承包工程或在外地设立营销机构,职工长期在外地工作、就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异地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