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

社保缴满15年就能领养老金?这两种人领不到,只有通过组合才完美


引言

关于养老的问题也是现在普遍被谈及的一个话题,谁都希望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所以在国家大力推崇下基本每个人都缴纳了社保。社保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大家都听过社保最低只要缴费15年,退休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但事实到底是否会如此呢?真的缴满15年我们就可安心的每月领取养老金了吗?其实,有两种情况下是领不了养老金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家关于领取养老金的规定有哪些?


1、.参保人的实际缴费年限在10年以上或15年以上。


2、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其中女性退休年龄的规定是:单位参保的工人50岁;管理人员55岁、个人参保的一律55岁;男性年龄规定是:一律60岁;特殊行业和特殊工种的规定是:女工人45岁,男工人55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可以提前退休:女45岁,男50岁。



其次、影响领取养老金多少的因素有哪些?


1、领取上一年当地社平工资的多少。


2、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多少(缴费基数越大,领取的养老金越多,缴费年限越长,领取的养老金越多)。


3、个人账户金额的多少(个人账户金额越多领取的养老金越多)。



以上我们说了养老金领取的一些基本条件,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特殊的规定条件,这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存在以下情况,养老金将无法领取。


1、没有及时参加养老金资格核验的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没有及时参加养老金资格的审核和验证的人,即使是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且应该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限,没有核验的人,也不能领取养老金,可以等到核验完毕后再开始领取养老金,


2、当被刑拘、劳教、或者拘留期间的退休人员不能领取。如果是因为违法犯罪,被判处监禁、劳动教育、或者是被刑事拘留的退休人员,在服刑期间是没有养老金发放的,只能等到被释放后,才能继续领取养老金。


讲完养老金的领取规定和领取条件后,接下来我们来简单聊聊到底退休时我们每月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呢?相信这个问题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但这个数目是目前没有办法测算出来的,只能等到你退休后才能知晓!虽然说目前我们没有办法确定我们以后每月能领取多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



因为,基本养老金由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过渡性养老金和综合性补贴组成。


而基本养老金=上一年度职工月度平均工资×20%。比如西安的王大爷退休后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人民币,则王大爷的基本养老金=5000×20%=1000元人民币;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计算方式是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总金额÷120,而个人养老账户金额是按照缴费工资的11%划入,比如王大爷退休前的月度工资是8000元人民币,那王大爷的个人账户养老金=8000×11%=880元人民币,而退休时个人账户总的储存金额是=880×12×15=158400元人民;


过渡性养老金=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日前的工龄×1.3%,比如,王大爷退休时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人民币,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是0.83%,日前的工龄是30年,则王大爷的过渡性养老金=5000×0.83%×30×1.3%=16.185元。(这其中的退休时上一年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储存总金额,以及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都只能等到退休时才知道,上面的案例中的数字都是假设性数字,所以现在不能准确测算退休时能拿多少钱。)



通过以上内容可确定的是,缴费年限越长久,缴费金额越大,将来领取的金额会越多。


虽然说社保是国家给老百姓的一种福利,尽管未来有养老金可领取,但是确定的是,未来领取的多少都和现在的缴费多少和时间的长短相关。社保只是简单的保而不包,再说了,据相关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养老金账户出现上万亿的亏空(亏空的原因是缴费的人少,领取养老金的人多,这种大锅饭是的养老,对于我们来说未来有可能只是杯水车薪),所及近年来,出现了推迟退休年龄,延长工作年限,以及转嫁、鼓励百姓自己通过商业保险来准备养老金的话题和政策。


其实,社保+商业保险的养老模式,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打个很不恰当的例子,社保就像是我们的内衣,只在风和日丽或是家里,是可以穿的,只能遮体但不能防寒;而商业保险就像冬天里的羽绒服,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



总体来说,社保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是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最低保证,是国家或者企业给予的一种福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且社保的养老和医疗都是保终身的;而商业保险属于个人自愿购买的行为,就像衣服的质量好坏、价位的高低等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实际情况而确定的。


最后,欢迎留言交流,谈谈你对社保的认识,以及你对自己的养老生活都有哪些规划呢?同时也欢迎关注@云中君侃保险了解更多保险咨询,让你购买保险不踩坑!


声明:以上内容都是自己原创,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